医生再三提醒:宁愿在家坐着不动,这3个时间段不要随意出门锻炼
清晨6点的公园里,大爷大妈们已经练起了太极,夜跑族在路灯下挥汗如雨——但你可能不知道,有些时段的户外锻炼反而在悄悄伤害你的身体!最近三甲医院运动医学科接诊了不少因"错峰锻炼"导致健康问题的患者。
一、这三个时段锻炼等于"慢性自杀"
1、空腹晨练危.机
早晨5-7点人体血压处于全天最高峰,此时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。更危险的是,经过整夜呼吸作用,清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偏高,树木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也较多。
2、饭后立即运动陷阱
刚吃完饭就急着跳广场舞?食物在胃里晃荡可能引发胃下垂。餐后1小时内运动还会分流消化系统血液,导致消化不良。建议先做10分钟轻柔伸展,等食物初步消化再开始运动。
3、深夜运动隐患
晚上9点后的剧烈运动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,影响褪黑素分泌。有健身者反映"练完反而睡不着",就是因为体温升高打乱了睡眠节律。
二、黄金运动时段这样选
1、上班族优选晨间7-9点
此时阳光开始分解雾霾,体温逐渐升高。做20分钟八段锦或快走,能唤醒身体又不至于过度刺激。
2、午后3-5点代谢高峰
肌肉温度和柔韧性达到最佳状态,适合进行力量训练。注意避开正午12-14点的紫外线最强时段。
3、傍晚6-8点减压时刻
皮质醇水平自然下降时做瑜伽或游泳,能有效缓解一天压力。但睡前2小时要停止所有剧烈运动。
三、特殊天气运动禁忌
1、雾霾天改室内运动
PM2.5超过150时,户外运动吸入的污染物是静坐时的6倍。可以改用弹力带或健身环在家锻炼。
2、极端温度要当心
气温低于5℃或高于32℃时,血管会应激收缩或过度扩张。这类天气建议缩短运动时间,并做好防护。
记住,运动是为了健康而不是较劲。有位每天雷打不动5点晨跑的企业高管,最后竟查出了心肌缺血。现在他改在8点阳光正好时散步,体检指标反而更好了。选择适合的时段,才能把运动效果最大化。
温馨提示: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不构成用药指南,不作诊断依据,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,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